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乞寝王益祥架阁指挥庆元五年正月 宋 · 张岩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一五六、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七三之二五(第五册第四○二九页)
前建康教授王益祥、陈与行同恶相济,每临月试,漏题卖鬻,至于冒名破食,掊尅斋用钱,尽以归己。
为师儒如此,安可当此美擢?
沁园春 其七 李镜月庐游日记次西樵 明末清初 · 尤侗
 押词韵第二部
奇绝青莲,几辆芒鞋,直踏匡江。
香炉峰下,呼来慧远,珠帘谷口,吸出康王
五老婆娑,九云飘渺,三叠流泉喷石冈。
还识否?
是庐山面目,仔细端相。

小奚亟解诗囊。
看摇笔高吟字万行。
笑近骑白鹿,踢翻星渚,远携黄鹤,飞过浔阳
君已逍遥,仆犹惆怅,画壁鸣琴寄兴长。
问何日,把惊人谢朓,搔首青苍。
奉寄赵王殿下 明 · 于慎行
七言律诗 押尤韵
长陵佳气五云浮,大国分茅古冀州
两界河山连鲁卫,一时文物盛应刘。
铜台月上华池夜,玉殿风生桂树秋。
每羡康王宾客,至今词赋压人流。
家诫 曹魏 · 李秉
 出处:全晋文 卷五十三
昔侍坐于先帝,时有三长吏俱见。
临辞出,上曰:「为官长当清,当慎,当勤,修此三者,何患不治乎」?
并受诏。
既出,上顾谓吾等曰:「相诫敕正当尔不」?
侍坐众贤,莫不赞善
上又问:「必不得已而去,于斯三者何先」?
或对曰:「清固为本」。
次复问吾,吾对曰:「清慎之道,相须而成,必不得已,慎乃为大。
夫清者不必慎,慎者必自清,亦由仁者必有勇,勇者不必有仁。
是以《易》称「括囊无咎」,藉用白茅,皆慎之至也。
上曰」:卿言得之矣。
可举近世能慎者谁乎」?
诸人各未知所对,吾乃举故太尉荀倩、尚书仲连仆射王公仲并可谓为慎。
上曰:「此诸人者,温恭朝夕,执事有恪,亦各言其慎也。
然天下之至慎者,其惟阮嗣宗乎!
每与之言,言及玄远,而未曾评论时事,臧否人物,真可谓至慎矣」。
吾每思此言,亦足以为明诫。
凡人行事,年少立身,不可不慎,勿轻论人,勿轻说事,如此则悔吝何由而生,祸患无从而至矣(《魏志·李通传》注引王隐《晋书》。秉尝答司马文王问,因以为《家诫》。又《世说·德行篇》注及《御览》四百三十引王隐《晋书》并作李康,因秉字俗写作[095],与形近而误也。李康字萧远中山人,《文选·运命论》注引刘义庆《集林》:「早卒。」未必入晋也。又案《世说·言语篇》注引《晋中兴书》:「李充江夏𫑡人,祖父矩,皆有美名。」彼字亦秉之误。)
龙山月下作歌送汪舟次匡庐 明末清初 · 施闰章
 出处:学馀诗集卷之十九
今夕江山共明月,龙山岭上独清绝。
秋光偏为照幽人,君去匡庐又将别。
炉峰瀑布千寻长,溅珠激雪相回翔。
九屏五老入窅眇,相看衣屦纷青苍。
涉溪何处询惠远,挹泉著意寻康王
香山草堂已芜没,到今满地山花香。
我昔薄游屡迷误,崩云忽夺岩前路。
啼猿驯虎同往还,曲磴枯松自箕踞。
僧庐石壁竹林边,颓唐犹记题诗处。
祗今北发且脂车,徜徉安得同君去。
人生头白惭青山,输君年少身能閒。
此行努力应尽兴,长吟云树皆欢颜。
君看江上兵船满,但去山中君莫缓。
乞取索何㮚家所藏钦宗遗翰奏淳熙十三年九月 南宋 · 洪迈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九一四、《中兴两朝圣政》卷六三、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一、《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》卷二七
窃以靖康之难,诸王皆留京师,唯太上皇帝持节河北,用能光启中兴,符一马化龙之兆。
近者忽得钦宗遗翰石刻一纸于故相何㮚家。
靖康元年闰十一月,北骑攻都城,中外不复可通。
太上奉使磁州而有王云之变,中夕还相州,迤逦东如济、郓。
当是时,开封尹,首建元帅之议。
及在相位,遂拟进蜡书之文。
其语云:「访知州郡纠合军民,共欲起义,此皆祖宗百年涵养忠孝之俗,天地神祇所当佑助。
檄到日,康王可充兵马大元帅陈亨伯兵马元帅宗泽、汪伯彦充副元帅,同力协谋,以济大功」。
钦宗批云:「依奏施行」。
又批云:「康王指挥已黄帛书讫」。
又批云:「康王指挥已付卿,系黄帛书,必已到」。
闰月十三日所行也。
欲乞行下何㮚家取索,布之史馆,以彰示万世,为炎德复辉之符。
感怀杂诗 其二 清 · 郑世元
 押词韵第六部
刘协著《雕龙》,怀之谒休文
磬折车辐下,有才惧无闻。
又闻鲍明远,奏诗义庆门。
韬知恐沉没,上书以求伸。
无称虽可疾,荣名胡因人?
荣名虽可宝,此身亦宜珍。
眩玉贤者羞,自媒贞女嗔。
崇实宾自至,奚为丧我真(因人成名,屈辱甚焉,此义知之者尤少。)
泰和张家湾 明 · 张天赋
 押麻韵
斯渡名高景亦佳,乾坤今古有张家。
隔江突兀康王,画栋凌空映彩霞。
寄题琴高台 宋末元初 · 文天祥
泾水绀以深,古有神人潜。
灵鲔煦春藻,微波漾幽澜。
朝岑翳长岚,暮汛暖苍烟。
回首宋康王,子今定何年。
飞仙已高迈,遗踪落清渊
至今空山夜,泠泠琴上弦。
西瞻晻霭中,霞光辉远天。
何当驾长风,一睨泾水涟(宋刘瑄《诗苑众芳》)
倚庐议 晋 · 卞㩁
 出处:全晋文
又问:「案景帝故事,施倚庐于九龙殿上东厢。
今御倚庐为当在太极殿不?
诸王庐复应何所」?
权琳议,案《尚书·顾命》,成王崩,康王居于翼室。
先儒云『翼室于路寝』。
今宜于太极殿上。
诸王宜各于其所居为庐,朝夕则就位哭临(《通典》七十九)」。
岩起寄凤团 北宋 · 韦骧
七言律诗 押寒韵
北苑先春云凤团,封题分寄墨初乾。
未甘金碾消磨了,且作琼枝爱惜看。
水异康王烹莫称,才非卢子咏应难。
强抽鄙句惭瑶报,佳惠轻酬岂自安。
东晋 · 孔安国
 出处:文选卷四十五
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,始画八卦,造书契,以代结绳之政,由是文籍生焉。
伏羲神农黄帝之书,谓之三坟,言大道也。
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,谓之五典,言常道也。
至于夏商周之书,虽设教不伦,雅诰奥义,其归一揆。
是故历代宝之,以为大训。
八卦之说,谓之八索,求其义也。
九州之志,谓之九丘。
丘,聚也。
言九州所有,土地所生,风气所宜,皆聚此书也。
春秋左氏传曰:左史倚相,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。
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。
先君孔子,生于周末,睹史籍之烦文,惧览之者不一,遂乃定礼乐,明旧章,删诗为三百篇,约史记而修春秋,赞易道以黜八索,述职方以除九丘。
讨论坟典,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,芟夷烦乱,剪截浮辞,举其宏纲,撮其机要,足以垂世立教。
典谟训诰誓命之文,凡百篇,所以恢弘至道,示人主以轨范也。
帝王之制,坦然明白,可举而行。
三千之徒,并受其义。
秦始皇灭先代典籍,焚书坑儒,天下学士,逃难解散
我先人用藏其家书屋壁
汉室龙兴,开设学校,旁求儒雅,以阐大猷。
济南伏生,年过九十,失其本经,口以传授,裁二十馀篇,以其上古之书,谓之尚书
百篇之义,世莫得闻。
鲁共王好治宫室,坏孔子旧宅,以广其居,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,及传论语孝经,皆科斗文字。
王又升孔子堂,闻金石丝竹之音,乃不坏宅,悉以书还孔氏。
科斗书废已久,时人无能知者,以所闻伏生之书,考论文义,定其可知者,为隶古定;
更以简写之,增多伏生二十五篇。
伏生又以舜典合于尧典,益稷合于皋陶谟,盘庚三篇合为一,康王之诰合于顾命。
复出此篇并序,凡五十九篇,为四十六卷。
错乱摩灭,不可复知,悉上送官,藏之书府,以待能者。
承诏为五十九篇作传,于是遂研精覃思,博考经籍,采摭君言,以立训传,约文申义敷畅厥旨,庶几有补于将来。
书序,序所以为作者之意,昭然义见,宜相附近,故引之各冠其篇首。
定五十八篇既毕,会国有巫蛊事,经籍道息,用不复以闻,传之子孙,以贻后世。
若好古博雅君子,与我同志,亦所不隐也。
石井 宋 · 洪刍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九一四、《西渡集》附录、雍正《江西通志》卷一一
信之山富于岩岫而啬于水泉,故其石苍顽,无濯泽秀润之气,草木生之亦不畅茂。
譬诸身,地其肉,石其骨,水泉其血脉也。
今有人丰肉坚骨而血不滋焉,则其为人外槁而中枯,发悴而毛擢固宜。
铅山为县,在郡西南,距州治八十里。
未及县二里所,道左有佛祠,背负小山,石山而戴土者也。
有泉滃然,发于石罅间,上有󲑜岩覆,若神施鬼设者。
水汇为井,其深数尺,其轮广倍之,其色正碧,其清烛须眉,湛然盈坎,不耗不溢,冬夏水旱,不改其度也。
惠嵩为余言,泉有龙,菩萨宅之,时鱼服出游泉上,或显或晦。
庆历中,有民濯手足泉上,井中有声如雷,泉涌出,流溢堂殿,昼漏下数十刻不止。
僧大惧,集其徒作梵呗祈悔,水乃缩如故,其洁如此。
余季以职事行县过其庐,必徘徊泉上,久乃得去。
其山石碧鲜,其草木幽茂,如庐山间佳处。
余习庐山泉石之胜,如开先之瀑布,栖贤之三峡康王之谷帘,卧龙之悬水,缟练飞而雷霆吼,可谓壮观矣,然其泓澄停蓄满而不溢若石井比者无有也。
寺僧以石渠行之,日供漱濯溉灊夏畦之用,沛若有馀,下流犹溉田数百亩也。
院无金石刻,旧称石井院,相传大义禅师驻锡于此,今号资福院者,天圣元年所赐额也。
余爱斯泉,岂易所谓井谷者耶!
遂书其异遗浮屠,使刻诸石以告来者。
苻子 其一 方外 前秦 · 苻朗
 出处:全晋文
谨案:道家祖黄老,盖三皇五帝之道也,变而为列御寇庄周,则杨朱之为我也,又变而房中术,而金丹,而符录,而斋醮,每降益下,而道家几乎熄矣。于是乎秦汉以来,未有著书象《道德经》者,其象《列子》《庄子》,仅有苻朗苻朗者,秦苻坚之从兄子也,《隋唐志》《苻子》三十卷,宋不著录,《路史》征引,皆取诸类书,非有旧本流传。盖亡于唐末。余从类书写出八十一事,省并复重,得五十事,定著一卷,备道家之一种。就中有云:至人之道也如镜,有明有照,有引有致。又云:为道者日损而月章,为名者日章而月损。又云:荆山不贵玉,鲛人不贵珠,又云:木生烛,烛盛而木枯,石生金,金曜而石流,三复其言,具有名理,本传称老庄之流,非过许也。嘉庆丁丑岁秋九月九日严可均谨叙。
太公涓钓于隐溪,五十有六年矣,而未尝得一鱼。
鲁连闻之,往而观其钓焉。
太公涓跪石隐崖,不饵而钓,仰咏免唫,及暮而释竿,其膝所处之崖皆若臼,其跗触崖若路。
鲁连曰:“钓所本以在鱼,无鱼何钓”?
太公曰:“不见康王父之钓邪?
念蓬莱钓巨海,摧竿投纶,五百年矣,未尝得一鱼,方吾犹一朝耳(《御览》八百三十四,又九百三十五。)”。
虾蟆碚 清 · 贝青乔
 押先韵 出处:半行庵诗存稿卷五
暝经扇子峡,打鼓收江船。
荆门十二碚,磥砢排当舷。
虾蟆尤突出,肖形何蠢然。
爬沙手脚钝,无缘上青天。
回身窜下界,含怒临重渊。
雨腥林气湿,石璺苔发缠。
洼窿出悬溜,口吻鸣溅溅。
名亚康王谷,云是第四泉
宋贤一鬻茗,炉铫纷来煎。
却惜皴疱背,硬笔无留镌。
所以焚冈祸,殃及无人怜嘉庆中,楚商李本忠灌以井油而焚之,凿去十之二。)
我来适残夜,登陟防趾颠。
坐观峡月上,流影翻波圆。
朵颐不敢蚀,喜杀卢玉川
唐文宗 北宋 · 孔文仲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七六一、《舍人集》卷二、《永乐大典》卷二九四九
或问曰:史臣称文宗有帝王之道,无帝王之才
文宗之事实,则知史臣之说,未尽然也。
夫人君之道,动之如天,默之如神,持之为刚,厉之为断。
是以寂然而应天下之事,得失是非,无不至也;
奋然而处万事之变,重轻浅深,无不当也。
虞舜诛四凶,四凶不能逭其罪;
成王诛管、蔡,管、蔡不能肆其奸。
此得人君之道者也。
成帝犹豫于王氏,灵帝喑呜于宦官,谋泄衅生,反受其病,此失人主之道者也。
文宗以万乘之威,群臣之众,不能诛除二三奄童,遂使变起宫禁,毒流京邑,而社稷几有不测之危。
此殆有成、灵之馀风,而谓其有帝王之道,岂不过哉!
虽然,史之所称文宗者道也,所不称者才也。
道者人主之所宜守,而才者道之一物耳。
譬之于车,衡、轼在前,轮、辐居下,盖、轸处中,人皆知其为全车也。
六者有一不备于其间,则车之用,阙而不全矣,然未害其为车也。
天下之事谨而守之谓德,通其变之谓才,德盛才高,道之全也。
不幸而二者有一不足,则非道之全矣,然犹未害其为道也。
文宗之料事无汉武帝之聪明,其临难无唐太宗之果决,一旦怪变横发于乘舆之前,拱手而不能制,坐受凌辱,以终其身。
王之才者,固如是乎?
至其克己以俭,临下以恭,为政以仁,事亲以孝,此则人主所当修饬者也,而文宗能有之。
谓其全帝王之道不可也,谓其无帝王之道其可哉?
昔者周之康王,汉之景帝,皆承累世晏然之后,拱己而守之,后世称颂其美,至今不绝于口。
文宗能至乎此,而无赫赫之名者,所遭之时有不同而已矣。
使其居无事之时,岂不足以为守成之主哉!
荐庾实等表 南朝宋 · 刘义庆
 出处:全宋文卷十一
诏书畴咨群司,延及连牧,旌贤仄陋,拔善幽遐。
伏惟陛下,惠哲光宣,经纬明远,皇阶藻曜,风猷日升,而犹询衢室之令典,遵明台之睿训,降渊虑于管库,纡圣思乎版筑,故以道邈往载,德高前王。
臣敢竭虚暗,祗承明旨。
伏见前临新野庾实,秉真履约,爱敬淳深。
昔在母忧,毁瘠过礼,今罹父疚,泣血有闻。
行成闺庭,孝著邻党,足以敦化率民,齐教轨俗。
前征奉朝请武陵龚祈,恬和平简,贞洁纯素,潜居研志,耽情坟籍,亦足镇息颓竞,奖勖浮动。
处士南郡师授,才学明敏,操介清脩,业均井渫,志固冰霜。
臣往年辟为州祭酒,未行其志。
若朝命远暨,玉帛遐臻,异人间出,何远之有(《宋书·临川王道规传》。)
黄初妻赵罪议 南朝宋 · 刘义庆
 出处:全宋文卷十一
案《周礼》,父母之仇,避之海外,虽遇市朝,斗不反兵。
盖以莫大之冤,理不可夺,含戚枕戈,义许必报。
至于亲戚为戮,骨肉相残,故道乖常宪,记无定准,求之法外,裁以人情。
且礼有过失之宥,律无雠祖之文,况赵之纵暴,本由于酒,论心即实,事尽荒耄。
岂得以荒耄之王母,等行路之深雠。
臣谓此孙忍愧衔悲,不违子义,共天同域,无亏孝道(《宋书·临川王道规传》。)
追崇临川王道规诏 南朝宋 · 刘义隆
 出处:全宋文卷二
裒崇道勋,经国之盛典;
尊亲追远,因心之所隆。
侍中大司马临川烈武王,体道钦明,至德渊邈,睿哲自天,孝友光备。
爰始协规,则翼赞景业,陵威致讨,则克剪枭鲸
逮妖逆交侵,方难孔棘。
势逾累棋,人无固志。
王神谟独运,灵武宏发,辑宁内外。
诛覆群凶,固已化被江汉
勋高微管,远猷侔于二南,英雄迈于两献者矣。
朕幼蒙殊爱,德荫特隆。
丰恩慈训,义深情戚。
永惟仁范,感慕缠怀。
今当拥移寝祐,初祀西夏。
思崇喜礼,式备徽章。
庶以昭宣风度,允副幽显。
其追崇丞相,加殊礼,鸾略九旒,黄屋左纛、给节钺、前后部羽葆、鼓吹、虎贲班剑百人,侍中如故(《宋书·临川王道规传》,初太祖少为道规所养,高祖命绍焉,咸以礼无二继,太祖还本,而定义庆荆州,庙主当随往江陵太祖诏。)
后汉书皇后纪论 南朝宋 · 范晔
 出处:文选卷四十九
夏殷以上,后妃之制,其文略矣。
周礼,王者立后,三夫人,九嫔,二十七世妇,八十一女御,以备内职焉。
后正位宫闱,同体天王
夫人坐论妇礼,九嫔掌教四德,世妇主知丧、祭、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。
颁官分务,各有典司。
女史彤管,记功书过。
居有保阿之训,动有环佩之响。
进贤才以辅佐君子,哀窈窕而不淫其色。
所以能述宣阴化,脩成内则,闺房肃雍,险谒不行者也。
康王晚朝,关雎作讽;
宣后晏起,姜氏请愆。
及周室东迁,礼序凋缺。
诸侯僭纵,轨制无章。
齐桓有如夫人者六人,晋献升戎女为元妃,终于五子作乱,冢嗣遘屯
爰逮战国风宪愈薄,适情任欲,颠倒衣裳,以至破国亡身,不可胜数。
斯固轻礼弛防,先色后德者也。
秦并天下,多自骄大,官备七国,爵列八品。
汉兴,因循其号,而妇制莫釐。
高祖帷薄不修,孝文衽席无辨。
然而选纳尚简,饰玩华少。
武元之后,世增淫费,至乃掖庭三千,增级十四。
妖倖毁政之符,外姻乱邦之迹,前史载之详矣。
及光武中兴,斲雕为朴,六宫称号,惟皇后贵人金印紫绶,俸不过数十斛。
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,并无爵秩,岁时赏赐充给而已。
汉法常因八月算民,遣中大夫掖庭丞及相工,于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,年十三以上,二十以下,恣色端丽,合法相者,载还后宫,择视可否,乃用登御
所以明慎聘纳,详求淑哲。
明帝聿遵先旨,宫教颇修,登建嫔后,必先令德,内无出阃之言,权无私溺之授,可谓矫其弊矣。
向使因设外戚之禁,编著甲令,改正后妃之制,贻厥方来,岂不休哉!
虽御己有度,而防闲未笃,故孝章以下,渐用色授,恩隆好合,遂忘淄蠹
自古虽主幼时艰,王家多衅,委成冢宰,简求忠贞,未有专任妇人,断割重器。
唯秦太后始摄政事,故穰侯权重于昭王,家富于嬴国。
汉仍其谬,知患莫改。
东京皇统屡绝,权归女主,外立者四帝,临朝者六后,莫不定策帷帟,委事父兄,贪孩童以久其政,抑明贤以专其威,任重道悠,利深祸速,身犯雾露于云台之上,家缨缧绁于圄犴之下。
湮灭连踵,倾辀继路。
赴蹈不息,燋烂为期,终于陵夷大运,沦亡神宝
诗书所叹,略同一揆。
故考列行迹,以为皇后本纪。
败事异,而同居正号者,并列于篇。
其以恩私追尊,非当世所奉者,则随他事附出
亲属别事,各依列传。
其馀无所见,则系之此纪,以缵西京外戚云尔。